一车车石英砂往厂里送,一片片光伏玻璃下线,一艘艘货轮驶向海内外市场……这是当前北海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动人场景。
北海是全国三大优质石英砂基地之一。近年来,广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,高位谋划和科学布局,支持北海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。
2024年,北海光伏材料产业完成产值112.8亿元,对北海乃至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贡献越来越大。
4月28日,在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,记者走进广西新福兴硅科技有限公司,只见大货车不断往厂区运送生产原料石英砂。经过复杂的工艺加工,石英砂变成一片片透亮的光伏玻璃。
“我们投产4座窑,每年原料需求超百万吨石英砂,均从合浦矿区开采。”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本语介绍,北海石英砂资源优势吸引他们前来,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50多亿元。
他认为,北海石英砂硅含量高,铁含量低,适合生产光伏玻璃。相比于国内爆破岩石开采的石英砂,北海石英砂易开采,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。“我们公司总部在福建,初步测算,在北海生产光伏玻璃使用本地石英砂,每吨成本降低约100元。”
据悉,北海石英砂矿产资源探明储量超25亿吨,远景储量超40亿吨,二氧化硅含量达99.5%以上,储量、品位和综合利用价值均居全国前列。
北海石英砂资源品质得到企业和行业专家的高度肯定。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表示,北海的硅质资源丰富,其储量和品质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,为北海硅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近年来,广西发挥北海石英砂资源优势,支持北海以资源换产业,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,为广西临港产业开辟新赛道,助力向海经济蓬勃发展。
谋划产业在资源,更在时势。近年来,中央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、资源开发利用项目,并明确支持广西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,深化扩展东西部产业协作,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。国家发改委发布《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(2020年本)》,将“光伏玻璃生产及下游精深加工”等列为广西新增鼓励类产业;工信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《加快推进广西制造强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》,明确支持北海打造光伏玻璃及硅基新材料基地。
好风凭借力。广西抢抓产业发展机遇,谋篇布局,指导北海编制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,分阶段科学谋划,清晰勾画产业蓝图。
北海市工信局副局长胡小兵介绍,按照自治区产业园区发展规划,北海依托港口优势,构建以铁山东港产业园与铁山港(临海)工业区为重点的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产业集群,引进信义玻璃、新福兴等光伏玻璃知名企业6家。先后投产10条生产线,投产规模位居全国前三。
目前,北海已形成“石英砂加工—光伏玻璃—光伏组件—光伏发电”的百亿元产业链条。合浦县光伏压延玻璃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
北海硅基新材料产业正向高价值链攀登,大力拓展石英砂资源综合利用新领域新方向。如今,已引进多个产业项目,积极推动产业向板材砂、高纯石英砂、半导体级别高纯石英砂、高端硅微粉新材料、高纯石英管(棒)、石英板材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延伸。
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,共同组建合浦县硅材料产业技术研究中心;与权威机构以及院士专家团队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;建成自治区级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2家……北海不断完善研发创新体系,支撑产业发展。
有科技加持,北海硅基新材料产业落地质量得到保障。胡小兵介绍,目前北海引进的光伏项目均采用全氧燃烧技术、大吨位高效节能熔窑、大尺寸薄型化产品等新一代世界领先生产工艺技术装备;单位产品能耗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;落地的项目均采用全自动生产线,实现智能化生产、数字化管理,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具有极强的技术先导性和市场竞争力。
为构筑竞争优势,自治区层面持续强化科技赋能,增强产业动能。4月18日,北海市与自治区科学技术厅、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签约,共同组建硅基新材料研究院,聚焦硅基新材料研发与应用。
北海市科技局局长覃燕妮告诉记者,成立硅基新材料研究院,一方面通过引入颠覆性技术,布局未来产业,通过将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的技术优势与北海资源深度绑定,聚焦光伏玻璃、半导体硅基材料、前沿特种玻璃材料等高端领域,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布局。另一方面,推动传统玻璃产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
同时,该研究院将积极服务国家战略。硅基材料是半导体、新能源等战略产业的“工业粮食”。当前美欧加紧技术封锁,而研究院将重点布局光伏玻璃、半导体硅材料,包括V玻璃、空间探索用大面积可折叠柔性玻璃、深海探测极限服役用石英玻璃等,助力我国电子信息、新能源产业自主可控,为产业竞争储备技术筹码。
北海是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,背靠大西南,面向东南亚,港口物流便利,区位优势明显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认为,北海具有很好的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,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大有可为,其势已在。谈及下一步发展,他建议聚焦北海实际需求,着力打造创新策源地,将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。(覃鸿图)必威betway 必威官方首页官网